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23日在官网发布通告,对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管院”)作出撤销登记,即日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不得再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任何活动。 (6月24日《解放日报》)
□何勇
过去几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在坊间和舆论视野中“名气”极大,作为正儿八经的事业单位,他们大肆招揽各类“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客座教授”,违规向企业颁发“中国”字头荣誉证书、建立“中国”字头基地、主办“中国”字头论坛会议,违规使用带“中国”字头机构对外宣传报道和进行虚假宣传。可以说,他们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劣迹斑斑,性质恶劣,被依法撤销登记完全是咎由自取。但是,我们需要追问的是,罄竹难书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登记,这事就完了吗?如果就这样划上句号,恐怕难以服众。
实际上,近年来中管院不时上热搜,引发社会争议。例如,“熟蛋返生”一文的作者郭萍就曾顶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心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身份。更早的是,2019年6月,新华社发表的新闻报道《花上千元就能买到“全国”“中”字头证书和奖状,谁是“神秘”卖家?》明确提到,有人在网络大量销售“中”字头的“全国大赛”奖状、职业技能证书,且多涉及一家单位,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换句话说,中管院的种种违规操作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期行为,而是长期行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此类行为为何能够长期存在?
再者,中管院不论是哪种违规操作行为,背后的直接推手都是利益驱动。正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获取不当收益,相关人员才无视事业单位应有的社会责任,不惜违法违规,贩卖证书、贩卖头衔、进行虚假宣传等等。我们不禁要问,现在中管院被撤销登记了,但过去这几年中管院靠贩卖证书等不当手段获取的非法收益去哪了?都进了哪些人的口袋?这些人难道不需要被追责吗?
另外,存在贩卖证书等违规行为的事业单位、智库机构,恐怕不是只有中管院一家。到底还有多少家社会组织存在这些不当勾当,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中管院被撤销登记了,其他存在相同违规行为的事业单位、智库机构是不是也该同步依法按规予以严肃处理?
最后,中管院一再曝光后被撤销登记,虽然给广大事业单位、智库机构敲响了警钟,但关键是监管部门需要以这起事件为契机,强化日常监管,及时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倒逼一些事业单位、智库机构、社会组织加强自律,千万不要等到怨声载道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