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
一笔外卖订单,原价559.8元,实付仅53.2元,是平台活动力度大,还是存在其他“猫腻”?近日,集美检察院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件。(6月4日台海网)
事情的开始,是某外卖平台推出商品补贴活动,给予店铺申报的活动商品一定补贴。生活中诸如此类的活动并不鲜见,原本是双赢乃至是多赢之举。然而,店家方某在该活动中发现在平台可任意设置店铺红包金额的漏洞,开始了“薅羊毛”之路,骗取平台补贴款。最关键的是,他获得补贴款的交易存在虚假。
不得不说,方某很有“头脑”,会钻空子。可是假的真不了,平台也不会做冤大头。平台发现订单异常,系统曾2次自动对店铺商户作出警告、冻结平台提现账户、追缴补贴款等处理。按说,虚假交易的那一套被识破被处罚,方某应该变得规矩了,但是,可能是“薅羊毛”的甜头实在太大了,让他执迷于此。不久之后,平台报警。
值得注意的是,方某在外卖平台有6家店铺,这么多店铺,假如老老实实参加活动,也能收获活动红利,甚至只要踏实做生意赚钱,小富也不难。可是,他以自己的违法手段“薅羊毛”。羊毛“薅”得越多,涉案金额越大,违法情节越严重,相应的,惩治力度也更大。
“薅羊毛”“薅”出大事,对一些人敲响警钟。“薅羊毛”虽然好,但一定要遵守合同,要实事求是,光明正大地“薅”,违背诚信的“薅羊毛”不仅不道德,而且很可能触碰法律红线。不管何时何地,诚信都是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