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沈海涛
“查重过了吗”“论文降重了吗”……快到一年毕业季,毕业生之间的“问候语”悄然发生了变化。出于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约束,查重率是防范抄袭,衡量论文原创性的重要指标。为了让毕业论文顺利过关,学生往往自行付费购买查重服务。然而,五花八门的查重渠道、良莠不齐的查重结果、水涨船高的查重费用等,让毕业生们很心累。
查重的本意是为了督促学生规范撰写论文,提高学术成果质量,然而在供求关系与市场牟利操弄中“变了味”。从相关调研来看,平台、学生和学校各方都为查重市场“添了把火”。
现在的问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各类商业查重平台乱象频出。一些机构声称查重系统包含“学校自建库”,是“高校剩余名额”,能与学校查重结果一致,不断哄抬价格。不少商业查重系统为了多卖查重报告,转化人工降重、AI降重盈利,故意提高查重率。
正因如此,一些学生呼吁学校进一步开放资源,提供正规渠道多次查重服务。我们应该正视这样的呼吁,抓好学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的同时,尽量让同学们少走弯路。
(本文摘自《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