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不是外卖吃不起,是‘灶咖’更有性价比!”最近,这句话在湖里区殿前街道嘉福社区的年轻人里流行了起来。他们口中的“灶咖”,指的是“吾嘉灶咖”社区餐厅。
一段时间以来,在思明区阳台山,湖里区嘉福、吕厝、东荣等社区,原本主要服务老年群体的社区食堂意外“出圈”,厦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社区食堂用餐,有的年轻人还主动参与餐厅的志愿服务,共同打造“家门口的食堂”。 (1月3日台海网)
不盲目追赶时髦,不为虚无的面子买单,生活中处处注重性价比,从追捧花棉袄、军大衣再到青睐社区食堂,不得不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务实,越来越会过日子了,而社区食堂,因为年轻人的捧场也显得更加热闹,富有活力,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社区食堂以便老惠老为目的,这就意味着食堂的餐品平价供应,很难实现多大赢利。尽管许多社区食堂有政府和乡贤助力,基本上可以“生存”,但是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障机制的优化,社会对老年食堂的目标定位不仅仅是“价廉”,更要求“物美”,所以社区食堂,还应该要让老人吃好。
社区食堂开张之初,基本都是一片祥和许多赞誉。不过如果就餐群体就是老年人,资金来源也比较有限的话,有些餐厅可能缺乏更新餐品的动力,时间久了,难免让人感到吃来吃去这些菜,老人也可能吃腻。
年轻人进入社区食堂,主打的是方便+实惠。对于食堂来说,就餐的人多了,生意火了,餐厅的流动资金也就多了,同时各种要求建议多了,菜品也可以更加丰富。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年轻人不是单纯的顾客,还是餐厅志愿者,一来年轻人奉献社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二来也能为餐厅减少开支,为餐厅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让社区食堂造血功能增强,经营自然更有活力。为了抓住食客的胃,餐厅也会千方百计在菜品的种类及口味等各方面进行改进,老人也能挑选更多合自己胃口的饮食,在食堂吃饭更香。
社区食堂做成“共享”食堂,老少皆宜,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将惠老变成惠大众,从而更惠老。这使餐厅在公益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多元化,利益最大化,于各方都有裨益,值得各地尝试与推广。我们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进入社区食堂,享受家门口的利好,同时也能为餐厅发光发热,让社区食堂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