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成喜
□何勇海
日前,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包含冠生园、北京华女、天津稻香村、河南双鱼、广东琳琅、重庆冠生园等。(11月15日《华商报》)
55个品牌被移出老字号名录,顷刻间失去光环。一些网友评价某些老品牌“早该摘牌了,又贵又难吃”“‘老字号’本就不该是“铁帽子王”……但也有很多网友为之惋惜。原因无他,一方面,老字号本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和民间瑰宝,不但历史底蕴深厚,而且工艺技术独特、设计制造精良、产品服务优质、营销渠道高效、社会广泛认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曾经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老字号还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情怀与记忆,可谓商魂所在。不少老一辈消费者对很多老字号情有独钟、不离不弃,就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一定的历史记忆、地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社会变迁等。这些文化构成了老字号产品独特的商业价值和消费魅力,让老字号成为不少人的精神原乡。
所以,长期以来,不仅消费者对老字号寄予厚望,从国家到各地都重视保护老字号以及促进其创新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增强,以及文化自信的全面提升,新国货品牌正在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在这个浪潮中,老字号这类老国货品牌,显然应紧跟时代发展节奏,以求新求变的“年轻态”,与那些新国货品牌乃至初出茅庐的新品牌,竞逐于消费升级的洪流中。否则,实在对不住自己年长的“岁数”、历经的“风雨”和老百姓的口碑。
基于此,今年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提出要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中华老字号名录,推动中华老字号顺应市场机制、守正创新发展。相关人士当时就表示,“中华老字号的‘荣誉’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摆资历’‘吃老本’。”
哪怕经历过百年风雨,如果真的经不起市场洗礼,这样的“老字号”该退出的,还是要退出。近年来,部分老字号面临着品牌老化严重、产品创新力不足、营销渠道滞后等问题,甚至经营异常。还有个别老字号“倚老卖老”而深陷质量泥淖,“为老不尊”而店大欺客,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此次,相关部门将55个品牌移出老字号名录,正是“有进有出”的体现,也是对其他一些老字号的鞭策、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