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夔
连日来导报记者在漳州市区走访中发现,多处盲道形同虚设,部分市民不“识”盲道。报道一经发布,引发网友热议,多位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供部分盲道被挤占和设计存在缺陷等线索。记者同步将这些线索向漳州市住建局和市城管局反映。部门表示,将积极整治或整改,并加强监管。(10月31日《海峡导报》)
盲道专门为视力有障碍的残疾人设置,体现了城市文明和人性化理念,彰显着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按说有了盲道,盲人们应该非常高兴才是,但是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其实稍加留意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城市寸土寸金,一般人行道如果不是监管部门严格管理,就会被沿途商家竞相蚕食。另外还有些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及自行车等,把公共空间当“唐僧肉”。一般的人行道是这样,行人不多的盲道更是如此。除了一些管理得特别好的城市,恐怕这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存在。
因此,盲人之所以“基本不走盲道”,正是因为这些盲道太“忙”。要改变“盲道太忙”的现象,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忙”起来。只有我们的监管部门对那些给盲道添“堵”的现象做到“零容忍”,不辞辛苦地多巡查、多发现、多处理,让违规代价远高于所得利益,盲道才不会像今天这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