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泡茶,爱喝咖啡,爱吃牛排,爱看电影,时不时还要去看看夜景;会弹琴,会打麻将,会打门球,浑身上下都是才艺……厦门的百岁老人,很潮很时髦!
老人名叫江春宜,今年102岁;她有位闺蜜,是93岁的蔡素仁。前段时间,两位老姐妹相约在咖啡馆,和年轻人一样,吃着蛋糕,喝着咖啡,还拍了美美的照片。(10月23日《海峡导报》)
□冯海燕
“百岁”不简单,更让人叹服的是百余岁还能这样活力满满,又潮又文艺,其多姿多彩的生活,令许多小年轻都望尘莫及。厉害了,我们的江奶奶!
以前,我们都觉得“长命百岁”不容易,但是现在全国各地超过一百岁的老人家越来越多。据相关信息显示,厦门现有百岁老人194人。102岁的江奶奶还不是全市最高寿的老人,最高寿的是家住思明区梧村街道双涵社区的刘奶奶,今年106岁。百岁老人越来越多,是个人之福,家庭之福,也是时代之福,国度之福与城市之福。
老人长寿,与其体质、习惯及家庭环境都有关系。当然,大量的百岁老人出现,最关键的一点是有幸生在华夏,一个和平的国度,一个繁华的时代。近段时间,巴以冲突聚焦全世界人民的眼球。这几天有这么一则视频引发关注,有记者采访巴勒斯坦一位男孩,问他长大想当什么,男孩黯然回答:“我在巴勒斯坦是长不大的,我们随时会死”,言者哀哀,闻者戚戚。
其实在中国,悲怆的历史并不遥远。就在八十几年前就有记者问年轻的士兵,等赶跑了侵略者,你希望做些什么,士兵回答:那时候我已经战死沙场。同个时代有另一记者问穿着草鞋的中国士兵,说等到冬天了怎么办,得到的回答是:我没打算活到冬天。
与此相比,可以说无论老少、贫富,无论顺境逆境,我们每个人都是幸运儿,都享受着国家与时代的福利。
和平与繁荣之外,敬老尊老又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从国家到地方,都给予老人各种各样的政策礼包。比如到达一定年纪能免费乘车,比如享受免费门票,再如自己没有退休金的,社会一般也有补助等保障措施。而今,老年食堂在各地普及,很多老人都能享受方便又实惠的餐饮,有的老人还可能全免费。厦门对老年教育的投入也很大,老年大学很漂亮,课程设置很丰富,许多老人退休之后重新跨进学堂当起了“读书郎”。可以说,只要自己愿意,大家都能将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厦门有那么多高寿老人,这不仅是老人及后辈的福分,也是城市大家庭的财富。一个家庭,老人快乐、幸福,家运自然蒸蒸日上。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也是这个道理,老人静好,后顾无忧的社会自然更能奋发向前,我们的城市自然更为美丽从容。我们相信在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关爱下,老人的生活环境一定越来越好,在家人的“众星捧月”中,老人的晚年会更安乐,相信今后厦门的百岁老人也会越来越多,祝福老人,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向这些可爱的老人学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快乐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