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沈海涛
□戴先任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在社交平台中发现有人竟在售卖恶意“外卖赔付”的相关教程。记者发现,不法分子以收费50到300元的价格,公然教授他人如何虚构在外卖中吃到异物,向商家进行投诉并索要赔偿。(10月16日《现代快报》)
外卖平台大多规定,用户若发现食品变质、存在异物或引发就医,均可申请理赔。而电商平台、外卖平台设立的差评机制也有利于倒逼与激励商家做好质量,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以更好的服务来换取消费者的好评。如果外卖存在异物、餐品变质等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外卖赔付”的程序进行索赔,或是给商家打差评,这是他们的权利。但在现实中,却存在一些借此敲诈的“差评师”,现在又衍生了售卖恶意“外卖赔付”相关教程的“灰色生意”。都衍生出相关的灰色行业了,可见恶意索赔已经嚣张到何等程度。
据了解,美团外卖成立了恶意索赔治理小组,近一年来已协同多地市场监督部门和警方破获30起个案,抓捕40余人,通过平台治理和立案打击,累计帮助商户挽回损失2400万元。从此来看,利用“外卖赔付”规则吃“免费午餐”甚至赚黑心钱的现象确实已在泛滥之中。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差评机制、“外卖赔付”规则就是外卖平台的信用评价系统,是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的重要渠道。但近年来差评师、恶意“外卖赔付”横行,逐渐养痈成患,破坏了平台的信用评价系统,损害了商家及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这也让消费者正常的评价、维权受到影响,如一些消费者通过“外卖赔付”规则正常维权,也可能被误认为是进行恶意“外卖赔付”,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维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不是要一味偏袒消费者,而是要在消费者、商家、劳动者之间构建平等博弈的关系,要保护好各方合法权益。既要保护消费者的监督权等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也要保护商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投诉机制不能成了消费者一方的“话筒”,而应该成为促进消费者与商家及劳动者“双向互动”的工具,才能进而促进各方“良性互动”。
所以,平台要能补上制度漏洞,完善平台规则,优化服务评价体系。严重的恶意“外卖赔付”涉嫌敲诈勒索,可能会涉及刑事犯罪,而售卖相关教程也可能涉嫌传授犯罪方法罪。我们要斩断背后的灰色利益链,不管是售卖相关教程的商家还是恶意索赔的不法分子,都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要让恶意索赔者付出应有代价。
进而言之,要找到平衡点促进劳动者、商家、平台等各方构建良性的博弈关系、合作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力保障,也才能实现多方共赢,才能促进外卖等行业健康发展、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