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看到推文马上扫码进去,就显示名额已满。”近期,结合热展“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厦门市博物馆推出的“三千年前的长江之旅”系列社教活动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喜爱。(3月11日《海峡导报》)
应该说,这是近年来文博热潮的一个缩影,而这样的作为也是博物馆工作的应有之义。
对中小学生来说,历史书是平面的,但一件件文物是立体的、生动的。参观博物馆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体验、感受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悠久灿烂。同时,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基于博物馆等空间场所的公共教育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习惯。因此,中小学生看展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实际上,博物馆里有着学不完的知识,如果说读书是“开卷有益”,那么一走进博物馆,就会激发起孩子们无穷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以展品为媒介的学习,呈现出的知识也是多维度的,而这显然是其他形式的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厦博此番推出的“赓续文脉”研学项目大热,无疑是一道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