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近日,厦门一名55岁的男子在体育馆打羽毛球的时候,突发心肌梗塞,晕倒在地。幸运的是,几名心脏外科医生正好就在附近运动,他们及时赶到,和热心群众一起实施了一场“教科书式”急救,从死神手上抢回了男子的生命。(6月12日台海网)
男子的幸运让我们松一口气,几位医生的挺身而出也让人感怀。可是,假如现场没有医生呢?倘若没有现场急救,而是等待120过来,那么,该男子还有生还的希望吗?这个还真的难说,因为,心梗的凶猛我们已经见识过多次。
生命在于运动。可是,有时候,生命也终于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是引发一些致命性疾病的诱因,现实生活中,运动场馆的意外不胜枚举:2018年,泉州一羽毛球馆内有男子在打球过程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同年,泉州晋江篮球场一26岁小伙打球猝死;四年多前,厦门某医院的一名急诊科副主任在羽毛球场运动时心脏骤停,虽经抢救仍被死神夺走了生命......
意外的来临总让人唏嘘,尤其是运动猝死,让亲友更难接受:因为死者往往是平时注重锻炼保健的那种,身体看上去一般都很不错。鲜活的生命说走就走,真的很难接受。当然,现场急救未必一定能从死神手上抢回生命,生活中,也有立即急救依然抢救无效的例子。但现场急救的意义毋庸置疑,仍然是跑赢死神的一个关键因素,倘若现场没有急救资源,死亡率只会更高。
许多意外的发生为公众敲响安全警钟,提醒大家锻炼也需量力而行,切勿过度运动,疲劳运动。同时,对运动场馆等也是警示与提醒:运动可能出现意外,也发生了不少意外,那么,运动场馆应该加强投入,完善急救资源,比如配备足够数量的AED,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具备急救技能,具备良好的应急能力。毕竟,不是人人能够那么幸运,突发状况时身边恰巧有医生,假如没有,在千钧一发的匆忙时刻工作人员往往就是急救担当。
现在市民注重健身,这是好事。笔者以为,对于自己的“顾客”,运动场馆要好好珍惜,善于保护,期待所有场馆都能完善急救资源,确保意外来临时,“救”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