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铎)
□戴先任 陈建
去年9月,新华社刊发调查报道《不老神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让“不老药”躲避监管、功效广告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被揭开盖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1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文件,明确针对不老药市场开启全面排查。
但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老药”依然绕过监管,以进口膳食补充剂等旗号在网上公开热卖。(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长寿不老”“青春永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一直追求却不得的梦想。这类号称“不老神药”的NMN产品,居然能够实现人类的“终极梦想”,而且商家还将“不老神药”包装上科学的外衣,难怪经过商家的大肆宣传,不少消费者会受到误导,追捧起了“不老神药”。
尤其让人无语的是,无论舆论还是监管,都早把这一怪象纳入视野,但怒批与严查之下,“不老神药”网络销售仍然火热,俨然成了“不死神药”。
不少NMN产品打出“放缓岁月,守护青春容颜”“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等宣传语。实际上,尽管在动物实验中有一定效果,但NMN是否对人体有效并未经过临床试验认证。美国食药监只批了NMN可作为膳食补充剂,在国内NMN并未得到相关认证。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不老药”企业的主营业务竟是饲料添加剂,只是通过大量收购或参股海外保健品公司,才实现了从饲料行业到“不老仙丹”概念股的转身。
但“不老神药”成本几十,售价却上千,暴利让一些商家趋之若鹜。NMN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在国内销售,一方面通过出海镀金,利用一些消费者迷信洋品牌的心理,摇身一变,成了进口高档保健品,以便更好欺骗国内消费者;另一方面,这有助于绕过监管,有利于规避国内法律法规约束。
当然,“不老神药”成了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的“网红药”,也在于我国消费者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并不高,这为滋生各种“不老神药”提供了肥沃土壤,给了各类“神药”大行其道的机会,让它们不断收割着消费者的“智商税”。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些假产品是要钱,但假药往往是要钱又要命的。“不老神药”不仅难有其所宣传的神奇功效,而且还具有健康安全风险。现在在电商平台上售卖“不老神药”的商家,就像古时在街头摆摊兜售“不死仙丹”的“江湖术士”。在这个法治社会、科学时代,不能容许“不死仙丹”等“神药”假借科学名义卷土重来,不能让“不老神药”成了“打不死的小强”。要保护好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市场正常秩序,从消费者、平台、监管部门等,都要守土有责,形成合力,标本兼治,一定要防住这一“古老骗局”,刹住这股忽悠一大片的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