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陶小莫
对求职的大学生来说,简历理应实事求是,但如今,让简历“看上去更美”却成了某些人赚钱的生意。
毕业季来临,记者调研发现,撰写简历、优化简历等服务存在于多家电商平台、招聘网站,诱导简历造假、隐私泄露等问题也逐步暴露。(7月10日新华网)
拒绝假简历 扣好职场第一粒扣子
□沈奕敏 杨玉龙
毕业季,简历是大学生求职的第一关。如果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更优美的,或者更切中关键点的表述,那当然可以。怕就怕“掺水造假”。而相关采访发现,这样的现象还真不少。这不仅是招聘单位所担忧的,而且对求职者来讲也是有害的。造假之后,很可能在进一步的了解中被发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便侥幸过关,也会在以后需要维护权益的时候成为隐患;而且还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难以洗净的污点。万事开头难,大学生踏入社会可能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扣好职场的第一粒扣子,对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听信一些造假者的忽悠,一定要看到,怂恿你造假者,向你说的同样是谎话。
打击灰色产业链 营造清爽的求职环境
□曲征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简历优化”为关键词,搜索到2万多条相关服务信息,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多家店铺月销量超过一万单,可见“简历优化”市场是何等火爆。
真实,理应成为个人简历的底线。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毕业生严格要求自己,杜绝“简历优化”之外,高校也要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校必修课,并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拒绝造假。此外,要严厉打击简历“整容”背后产业链,营造公平清爽的求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