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
从东躲西藏的流动摊贩,升级为合规经营的“摊规点”经营者,他们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上下班”,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今他们又主动当起了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真情回报社会。
日前,厦门36名“摊规点”经营者在中山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月24日台海网)
厦门是一座著名的志愿之城,各种志愿活动屡见不鲜,不过这一支志愿者队伍,还是让我们感到“惊艳”与欣喜。
以往,一些流动摊贩总给我们带来一种异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我们同情他们谋生不易,也享有他们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有的人确实给城市的交通、环境、秩序带来一些问题,又让人感觉头大。至于现实生活中的流动摊贩与城管,也往往貌似于“猫和老鼠”……可是,现在这些摊贩不仅成了规范经营者,而且成为志愿者,与城管等“并肩作战”,一起成为我们的公益达人。与先前相比,这当然让人惊喜。
其实,说怪也不怪,流动摊贩华丽变身也是管理升级的注脚。对违规经营乱象当然要打击,但打击的对象是“乱象”,不是摊贩。撇开经营中的一些乱象不说,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勤劳辛苦,支撑着一家的希望。其实,如果有稳定的岗位,谁想去东躲西藏。而管理部门设立“摊规点”,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是经营与秩序之间一个平衡的支点,当摊贩谋生诉求得到重视与引导,摊贩与城管就是同一条战壕上的战友。各方面都能稳定下来,懂得感恩的人们,自然就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家园美丽上成为同一条战壕中的战友。
经营稳定,有尊严,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摊贩也就有了志愿服务的心力。当昔日有可能影响环境和秩序的流动摊贩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守护家园,厦门还能不美好,不和谐,不温馨吗?为特殊的志愿者点赞,也为管理点赞,希望其余管理部门也能从摊贩变身中得到启发,深刻体会管理这一门技术活、艺术活,更好地堵疏结合,张弛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