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盲目签订合同,遇到纠纷怎么办?
近日,集美法院公布一起发生在高校校园内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引发的合同纠纷。法院一审判决双方的合同解除,大学生阿伟应支付并赔偿原告承包金及各项损失5万余元。(4月22日台海网)
□冯海燕
又是一个毕业季走近,大多同学走向就业的同时,也会有不少走向创业。因此这样的案例公布得应该算是比较及时。
大学生阿伟创业失败已经遭遇不少损失,还要支付另一方各项损失,这显然是一记重创。在这里面有些是创业本身的风险,那无话可说。即便是在商海拼搏多年的人,也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大学生要试水商海,当然要有一定的勇气,一定的承担风险的准备。
但有些损失则是不应该的,那就是因为对法律不熟悉而带来纠纷,并因此而付出的“学费”。在这方面的“呛水”应该要极力避免,而且完全可以避免。
在签订合同之时,想必阿伟斗志昂扬,是真真切切想干一番事业的,所以感觉自己能维持经营,不会中途散场。可世事难料,即使在感觉形势大好的时候,也应该想到“万一”,万一经营失败呢?既然要签合同,要交保证金,就应该把各种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考虑清楚,然后再落笔签约。
人生难得几回搏,大学生有知识有闯劲,想创业是好事;即便失败,也可以积累不少经验,因此教育部也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但创业不是过家家,那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而且,创业除了项目因素、市场因素,前期的合同也至关重要,签下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名字,还有沉甸甸的法律责任。像阿伟这样,假如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前期对相关的责任有个全面的了解,那么,他还会这样签吗?
更有甚者,如果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一不小心在创业过程中触犯禁区,踩到法律红线,那更可能酿成大错!
因此,阿伟赔钱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警示,对高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也是一个提醒。在商场上法律知识和经营头脑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更为重要,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莫忘先补上法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