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明 王旭东
“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信用将成问题。”近日,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的上述发言引起了外界的广泛讨论。接受记者采访时浙江省人社厅回应,正常的跳槽肯定不会影响信用,针对的是恶意频繁的跳槽行为,相关细则尚在研究中。(4月7日《南方都市报》)
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的热议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辞职跳槽的权利一旦被信用绑架,难免会“收缩权利”,产生“信用顾虑”。
信用无价,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共识,但需要提醒的是,信用不能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正常的跳槽肯定不会影响信用”这个道理不用官方来重复,而即使是其他的跳槽行为,也不宜用信用体系来加以衡量、左右。
同时如网友所说,企业在招聘时本会考虑应聘者履历问题。因此,劳动者在跳槽时会顾忌到这方面的风险,犯不着上升到信用评价的层面。
对于跳槽行为如果想引导,倡导,那应该是在法律范围内,通过合同的完善来加以约束。
打开跳槽的正确姿势是,不同信用挂钩,不与任性为伍。但无论哪种跳槽,应该通过法律规范,把选择权交给当事的员工与企业,而无须信用体系在这方面承担过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