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
日前,应邀参加“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成立系列活动,分了一个纸袋,里面有会议指南、学院介绍以及中餐与晚餐的自助餐券。
我发现两张小小餐券印制得很精美,且分为咖啡色和天蓝色,形同一套纪念邮票,令我爱不释手。我真有点舍不得使用了,至少得摄入镜头存档,像惜爱自己的羽毛一样,“爱屋及乌”也罢,“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好,反正多少得归结于那个叫“集邮”的嗜好。集邮圈有个冠冕堂皇的大话也是真真切切的实话——“今天的邮品,明天的邮史”,顺入校园,不就是“今天的餐券,明日的院史”?记得2008年厦大举办“纪念高考恢复30年77、78级同学返校大聚会”,当年老饭菜票成了大家怀旧的宝贝!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在即,有关方面正在征集涉及校史的相关资料,但或因时代久远,或因战乱流离,或因文革内乱,还因为改革开放之后,知识分子待遇不断提升,搬家频繁……搜集困难是意料之中的。
其实百年校庆也是从她诞生的第一天开始算起的,如果我们现在手头能有陈嘉庚先生在1921年厦大创办伊始宴请社会名流的请柬或菜单,何尝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稀文献?何尝不是厦大校史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不瞒您说,堂堂的“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创办半个多世纪来,至今没有任何鲁迅的墨迹原件,这难道不是百年名校心头的隐痛?!如果当今有哪位收藏大家能捐赠厦门大学一幅鲁迅当年的墨宝,哪怕就是《两地书》里的一枚明信片或实寄封,都堪比捐赠一座楼房,这就是文化和文物的历史分量!
由此,在“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建院之时,我给新学院的建议就是把建院所有资料连同这两张餐券打包或扫描,成为学院档案的001号珍存,像鸟儿护惜自己的羽毛一样,刻录自己前行的足迹,毕竟十年百年的蓝图始于今日的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