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评论频道 >> 八闽聊斋  >> 正文

民生项目 尤需“加大晒的力度 ”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冯海燕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冯海燕

  今年,厦门市将新建3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增2.8万个学位;新开工建设2.1万套保障房,新增8000套租赁住房……日前,厦门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2019年为民办实事项目。(1月28日《海峡导报》)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未至,厦门2019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就率先登台亮相。而且亮相之前,当然要历经酝酿、征集、商讨、拍板等多个环节。真要从开始算,大抵在去年办实事的过程中,今年的项目研究就已经同时进行。

  为民办实事,就需要这样一件连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办,周而复始,从不脱节,先为管理者的实干精神与民生情怀赞一个!

  翻看2019年的民生实事,涵盖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12个大类36个项目,个个戳中群众的痛点,件件说到老百姓心坎里。而且大多没有立竿见影的商业或经济回报,也正是因此,更加显现民生实事的“实”,可以看出政府的真诚与纯粹。这是民众的福音,也是城市这个和谐大家庭的福祉。

  当然,市委、市政府列出的是民生实事的框架,具体落实还是需要依托基层各个部门。

  前一阵的“两会”,厦门市长庄稼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要求广大干部强化担当作为,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狠抓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加大晒的力度、加快赶的进度”活动。而我们的民生实事,正是需要一大批有担当作为,有实干精神的干部。

  各个部门接受任务的同时,就要感觉责任在肩,而且要让跟这些项目息息相关的广大群众知道这些实事在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到哪一步,在什么时候完成。就如同庄稼汉指出的一样,要定期晒指标进度、晒项目开竣工,以此晒出问题差距、晒出思路对策、晒出落地项目,赶出闯劲、赶出冲劲、赶出质量效益。

  这样,不但能给关注民生项目的市民群众一个明白,也是各部门的自我加压。我们相信,上级监管和群众监督双管齐下,依靠干部本身的责任意识、拼搏精神,一定能确保各个民生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工,让民生实事真真正正、不折不扣地造福广大的厦门市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