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渤宁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然而,在漳州有这样一对公交夫妻,已经20年坚守一线,没能回家过个团圆年!“虽然我们不能回家过年,但我们却一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对“公交夫妻”就是漳州公交23路的驾驶员邓劲松和客运中心站公交首末站的二级调度员段先君。(1月27日《海峡导报》)
有这样一些人,说“舍小家,为大家”或者“为我们负重前行”,似乎有点在拔高,但他们又的的确确是在“为大家”,在“负重”。否则聪明的你,能找出一个什么更恰当的词来形容他们吗?
这一对20年坚守岗位没能回家过个团圆年的公交夫妻,在我们“有钱没钱,至少能回家过个年”的自由侧畔,是近乎“一个萝卜一个坑”般“不自由”的岗位职责;平常人的日常幸福,于他们竟是一种奢侈。
这对公交夫妻,和所有普通劳动者一样,珍爱自己的劳动岗位,热爱自己的劳动尊严与荣誉,爱屋及乌也热爱着自己工作居住的地方。他们,就像自然界里最健康、生命力最顽强的种子,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就在那里生根开花!
正是他们给了我们节日的缤纷、团圆的保障、生活便利的依靠。他们把个人的一份辛苦、牺牲和坚韧,淡然一笑,化作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化作一种真善美的现实神话。而我们高唱着的那些情怀与远方,那些欢乐祥和富强文明的中国年、中国梦,也正因他们而生动地照进现实。
他们是公交司机、环卫工、物业保安、快递小哥……他们是那些为自己最朴素的梦想,也为我们为社会而努力前行的,最平凡普通的人们。当我们能够轻松自由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请在想起他们的时刻,带着应有的感谢、感恩、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