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鄂
近日,家住厦门莲坂的市民钟女士向导报记者反映,因装修预估价格与实际测量后价格相去甚远,她选择退款却遇“打太极”,前后折腾了近一个月。(9月16日《海峡导报》)
该退的款为何家装公司要“打太极”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上个月退款名额满了”?退款还要名额限制,这让人难以理解。
之所以要“折腾”,笔者想到两种可能。一是家装公司有意“折腾”钟女士,毕竟,设计师已到钟女士家中实测,或许觉得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二是家装公司想把钟女士的退款当作流动资金来使用。如果家装公司将每个退款客户的资金都占用一两个月,就等于是多了一两个月的无息贷款。
但不管家装公司出于何种理由,难道真的只是在“折腾”钟女士吗?在笔者看来,这还是家装公司在“折腾”自家的形象和声誉,“折腾”自己的口碑,也是在“折腾”自己未来的生意。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不管是做什么生意,都要同客户打交道,口碑的重要性自是无须赘言。俗话又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更何况现在是网络时代呢?更何况俗话说的“世界很大,餐厅很小”,厦门岛说大不大,各种圈子和人群,包括客户圈子,很可能是相通的。凡事有个好坏,三言两语的可能就在某些圈子里传开。不说别的,钟女士既然要装修,装修完后她生活圈子里的人如果要装修,自然而然就会来向她请教,如果钟女士或其他类似的被折腾者到处埋怨,这样的公司还有多少人敢信任?“折腾了近一个月”到底是在“折腾”谁?有类似做法的公司一定要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