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鹏
场景一:年轻男子骑一部自行车,一手打着雨伞。进入骑楼后,收起雨伞顺势甩了几下,甩出的雨水在不经意间溅到一旁约50岁的中年妇女身上。年轻男子一脸的不好意思,连忙道歉,中年妇女微笑着摇摇头示意没关系。
场景二:年轻男子骑一部自行车,一手打着雨伞。进入骑楼后,收起雨伞顺势甩了几下,甩出的雨水在不经意间溅到一旁约50岁的中年妇女身上。据说中年妇女很生气,用闽南语大声说了几句,年轻人用普通话“回敬”几句,双方由此产生口角。一怒之下年轻人挥拳正中中年妇女脸上,中年妇女的老公看到妻子被打,立即跑上前,双方便扭打成一团。围观群众立马拨打110和120,民警到场后,将激动的双方都带到派出所。
相同的剧情背景,因为双方的表现不同而让最终结果大相径庭。第一幕上演的是“雨中情”,让人看了之后暖暖的,连心中被暴雨带来的烦躁都减轻了不少;第二幕上演的是“雨中怒”,让观众本就烦躁的心情直接从黄灯变成了红灯,外加还得拉着警报。
相信所有市民观众都希望看到第一幕,但很遗憾,第二幕才是6月3日下午3点半发生在中山路靠近新华路一侧的现实,这正是《海峡导报》6月4日04版的报道。
身在派出所,相信清醒下来的他们都会觉得不值。大家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日常过日子和人打交道,磕磕碰碰蹬鞋踩袜子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多了,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如果什么事都较真,任何时候都像炮仗一样一点就炸,咱有多大的精力和成本去这样折腾自己?
厦门的雨季还长,但我们希望“雨中怒”就此剧终。真碰到啥事,也能以“雨中情”来结束。而日子比厦门的雨季还要长,生活中我们也会有成为主角的时候,关键时刻要记得该怎么做,是“情”是“怒”可都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