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评论频道 >> 时事评弹  >> 正文

宣传干部莫患 “舆论监督敏感症 ”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郑生竹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漫画:王成喜

  □郑生竹

  11月12日,齐鲁晚报记者探访济南市多家公园,发现园区内餐馆菜价普遍偏高,最低收费168元/位或198元/位。公园内一家茶馆小包间最高收费是两小时1580元,仅包括一壶茶和两份甜点。记者在媒体上报道此事后,被济南市园林局宣传办薛主任移出了媒体群。(11月15日澎湃新闻

  杀死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坏消息就不存在了?把做监督报道的记者“踢群拉黑”,被曝光的问题就解决了?相对于过去一些记者因监督报道被监督对象还以人身攻击等打击报复,这位媒体联系人“踢群拉黑”的反应,对记者来说算是“温柔”以待了。但可以看出,一些地方的宣传干部们患上了“舆论监督敏感症”,一旦媒体对他们的工作稍有微词,心里就很有气,气血不通后,索性把爱“找茬”的记者们“踢群拉黑”了事。

  媒体记者大都有分工条口,例如政法、教育、医卫等,他们或多或少在多位宣传干部们组建的联系群里。这些联系群本是为了降低沟通成本,方便宣传干部们发布本部门新闻、通知例行发布会、安排集中采访等。但一些媒体记者却因此自废武功,甚至养成主动“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一些宣传干部也据此认为,媒体记者就应宣扬所联系条口的政绩,稍微带有批评监督报道就被认为不给面子、抹黑。这使媒体记者与宣传干部的互动关系陷入一种恶性循环,那些想做监督报道的媒体记者被认为是异类,也使得一些宣传干部的“舆论监督敏感症”愈加严重。 一些宣传干部越来越不好沟通,有的以不属于本部门监管范围不予回应或不接受采访;有的是拖字诀,要求发采访函走程序,请示领导一番三五天过去,得到的答复还是不接受采访。

  在日常采访中,也有不少宣传干部对媒体的监督持欢迎态度,认为监督曝光能让一些老大难的问题得到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有学者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比喻为给大树找虫子的啄木鸟。坏消息的来源不在于信使,大树有病也不是因为啄木鸟找出了虫子。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那些患有“舆论监督敏感症”的宣传干部们理应懂得。(《新华每日电讯》,有删节)

相关新闻
治理“山寨协会”,曝光只是第一步

[及时点]治理“山寨协会”,曝光只是第一步   教育部清理人文社科超期未完成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再申报   新闻:记者近日从教育部官方网站上获悉,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清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通知》,将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超期未完成的有关项目进行集中清理,总计1453个。被撤销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各类项...

“社会焦点网”等11网站涉嫌敲诈被查

犯罪嫌疑人仲伟接受警方询问。 徐州警方供图 原标题:“社会焦点网”等11网站涉嫌敲诈被查   台海网(微博)9月8日讯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江苏警方破获系列网络敲诈案件,被打掉的4个团伙,有犯罪嫌疑人16名,查实的120起案件涉及7个省27个市县,涉案金额达300多万元。在办案过程...

年底,有多少舆论监督账目需结清?

台海网作者 殷国安   年关岁底,媒体忽然想起久违的“微笑局长”杨达才了:9月21日,陕西省纪委也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称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撤销其相关职务,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从此,杨达才淡出人们的视线,与他一同淡出的还有后续的调查结果。   是的,从9月21日杨达才被撤销职务,到今天已经3个多月了,除了10月9日相关人员所称已查出杨达才存款涉及20...

卢展工巧“亲”媒体:舆论监督不能叫负面报道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卢展工巧“亲”媒体   中新社记者 赵敏 李志全   邀中外记者品胡辣汤、尝杜康酒、和记者合影站在边上……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务实、低调没“新闻”。不过,他对新闻媒体的“亲”,是中外记者印...

广州规定党政领导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

相关办法下月正式实施,包括责令公开道歉等八种问责方式 中国网3月17日报道 党政领导不接受或不配合舆论监督将被问责!记者昨日获悉,由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将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 《办法》从7个方面对党政领导干部不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