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沈海涛
□宋鹏伟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月20日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
该学院此番公布的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读博”18年之久。此外,“读博”17年的还有2人。(10月21日澎湃新闻)
对超期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本身无可厚非。不过,毕不了业背后的真正原因有哪些,还需要深入分析。
根据规定,该院博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为6年。这意味着,此次作退学处理的,有一部分已达允许最长年限的两三倍。可以说,如今的清退甚至来得有些太晚了。
但博士超期并非偶然现象。近年来,随着博士招生人数的增多,博士延期毕业率也在持续上升,甚至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有数据显示,我国博士延期毕业率在2018年已经增长到64%——多数博士无法按期毕业。
究其原因,是他们的素质无法达到最低毕业要求,还是培养和考核方面出了问题?录取的时候是否存在问题?而某些要求是否过于死板?比如很多高校要求博士必须在指定的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是否取决于其他各种因素?另外,是否有部分导师没有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身上,甚至以“私活”过多占用了博士生的学习时间?
可见,退学处理只是结果,着力解决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弊端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