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提示称,《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地高度重视,有效制止了校园餐饮浪费现象。但个别地方和学校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出现了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形式主义做法,引发舆论热议。 (10月11日《工人日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这是对的,从孩子做起,这也没有问题。但在一些地方,好经被念歪了。比如,有的追求形式,为了材料好看,能够应付上级,把孩子当成工具,不问实际结果;有的急于求成,一声令下,就要到位;有的胡搅蛮缠,工作不细,方法不当,简单地拿起惩戒的尺子,想要“吓”出一个好习惯。
这些做法,很多都打着创新的幌子,举着重视的旗子,但究其实际,本质却是形式主义,有的还有着官僚主义的根子。正如“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不是形式主义又是什么?
需要指出,类似“走偏走样”的做法,在社会上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报道了不少这样的典型,有的停留于喊口号,有的得意于赶时髦,有的甚至出现了高级黑低级红。这些做法的根源就在于形式主义,表现为只想投机取巧,不愿脚踏实地;只做表面文章,不愿从细从实;只求雨过地皮湿,不管风过了无痕。
从中也可以看到,求真务实仍需反复强调,而反对形式主义,我们须臾不能放松。
校园不是秀场,节约无需演戏。而且社会也不是秀场,也不需要演戏。“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是一道必答题,而要答好这道题不能依赖于搞突击,不能打醉拳,而要遵循规律,做出细活精活,让勤俭节约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