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元
不久前,13家企业、36名个人因行贿被湖南省相关部门列入失信行为“黑名单”并通报,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再次引起热议。而记者采访发现,这一制度在我国探索18年后仍然没有“成年”。(9月1日《中国青年报》)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受贿和行贿总是相伴而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行贿黑名单就是反腐利器,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利器作用发挥仍不充分,至今尚未形成全国上下贯通、即时互动、资源共享的数据库,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联合惩戒制度对“老赖”的惩罚则相当有力。
好制度更要“于法周延、于事有效”,把形势要求、群众期盼、新鲜经验有机结合,使现行各项机制相互衔接系统配套。一个探索了18年的制度仍未“成年”,亟待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行贿黑名单也要充分借鉴失信黑名单制度的成熟经验,建立全国一张网,形成全国统一的惩戒体系,让行贿者“赔了夫人又折兵”,才能在广大民众中牢固树立“行贿同样可耻”的理念,营造出让行贿者在全社会寸步难行的氛围。
黑脸包公之“黑”,在于坚持原则、严格执行、不打折扣、不降标准。如此好制度更要加快完善和推进落实,只有让这份黑名单“黑”出更大威力、“黑”出更大震慑,“大数据+反腐”的精准打击才能获得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