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
近日,居住在厦门前埔南区店上东里的居民向导报记者反映,该小区1号楼边的小区大门口常年垃圾成堆。对此,导报记者进行走访,发现1号楼旁边的小区大门前堆放着十几袋垃圾,大门前的地板被浸染得发黑。小区大门右侧和铁门上均张贴着“此处禁止投放生活垃圾,请往垃圾分类点投放”的告示牌。(3月10日《海峡导报》)
厦门被称为“花园城市”,城市生态与环境卫生可见一斑。在垃圾分类方面,厦门是全国的优等生,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垃圾不落地”在厦门也是妇孺皆知的文明宣言,可是这里,垃圾不仅落地了,而且还是大袋大袋落地,据说更持续三年之久,真的相当另类。
有业主认为这不是居民的错,而是垃圾桶撤走之后,投放点太远了,扔垃圾不方便,所以扔在这里。垃圾桶为啥撤走,居委会工作人员则表示此处区域受限,原来的点位设置没有办法承载垃圾量,但是又不可能进行扩容,两边的居民又强烈反对设置垃圾桶。
这么一圈听下来,让人如鲠在喉。看起来谁都有“不便”,谁都有“难处”。可是这投放点到底有多远,竟然需要人们把垃圾放在大门口?记者通过手机实测,从一号楼的1梯到50梯附近的垃圾投放点,距离约120米,应该不算远,不过需要绕弯路。
如此情况真让人想起,环境卫生确实需要多方给力。对居民来说,就近投放虽然方便了一点,但小区大门口变成“垃圾场”,实在有碍观瞻,对小区及自己的面子、里子都有影响。而且天气马上又要转热了,那么多垃圾,很可能招蚊子招苍蝇招臭味招病菌。
新闻中,居委会相关人员称已通知物业,一天清扫六次,每次清理完垃圾要对现场冲洗,而且“如果一天六次不够,我们继续增加清理次数”。但是这能不能长期、切实地执行还得看后续,而且只要垃圾落地,难免有污水油垢,冲洗的效果也未必能如意。更何况,说好的“垃圾不落地”与“垃圾分类”呢?
无论如何,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都需要管理给力,需要全民合力,而关键是要落到实处、不打折扣。不落地就是不落地,要分类就分好类。以文明素质夯实环境卫生,以硬核管理维护良好秩序,那种大量垃圾落地的“另类”决不能容忍,而守护美丽家园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只有动真格,我们的文明卫生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