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陶小莫
□丁慎毅
日前,有网友表示,在网上买药非常随意,包括麻醉类处方药品均可随意购买。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药品健康类网站上购药,对“处方”的审核流于形式,只需点选疾病名称即可收到在线处方,甚至无需上传处方照片,最快3分钟就可完成验证,等待收货。(5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处方药肯定要先问症状,然后开方、买药。看病问诊的正常流程也是对症下药,可是到了这里,却是先根据药品总结症状,然后开方售药,不是对症下药,而是“对药下症”,这必然带来健康风险。
何况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用户买药并非治病,还可能有其它目的,比如购买麻醉药品,就很难保证其用途。即使是为了治病,以前用过某种药品,也不代表现在再用还合适。医生必须评估用药风险和健康收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和如何增减使用。因此,药品健康类网站的这种操作,实在有着“图财害命”的嫌疑。
处方药随意服用的危险性不容低估。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统计了26家医院71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处方药的不良反应远远高于非处方药。这些统计报告还是医院里面的医生在给病人用药中发现的不良反应,可以设想,若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自行服用处方药有可能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
因此,监管部门不仅要在处方药的销售环节上强化监管,更要在医师、药师、开处方等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进而形成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的监管。这更需要探索信息化的智慧监管手段,督促落实第三方平台管理责任,实现“以网管网”。
同时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借助药品追溯信息和网络交易留痕信息,提升监管针对性和靶向性,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监管。进而构建与新监管体制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并通过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对于用户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在生命安全面前,方便应该退居其次,哪怕麻烦一点,也不要乱买、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