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不免服务更不免责
声音3
□孙春燕
园博苑免费开放是对民生的关怀与体贴,免费开放也是对全域旅游的认同与响应,此举让全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将不断增强市民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不过,免费开放不等于免责。公园始终是一个公共场所,免收门票大大刺激市民的游园热情,同时也对公园内设施的安全性、友好性,对公园安保、应急等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费不等于免责,园博苑需要将责任明确,不推责、不怕责。
免费开放不等于免服务。在厦门园博苑开放的过去几年里,虽然成了厦门旅游的一张名片,但提起园博苑时,除了赞美也有一些槽点:公园面积过大、区域划分不清晰、路牌指示不明确、相关配套不完备、动线设计不合理等。
厦门园博苑既然已经迈出了免费的第一步,更需要细微处着手、人性化改善,练好“内功”迎接更多游客的考验。
声音4
□曾宇珊
“太好啦”“终于等到你”“为厦门市政府点赞”……不久前,厦门市园林博览苑的一则“官宣”,赢得市民游客的一片叫好:5月1日起,园博苑将对社会免费开放,入园无需再购票。乍一看,这是让利于民的一件好事,细细品味,“赢”销理念蕴藏其中。
自2007年建成对外开放至今,园博苑长期实行门票制。一票制60元,倘若一家人出游,动辄就要几百元,不低的开销阻挡了不少人入园的脚步。除了大片花海绽放的时节会迎来“打卡”人群,平日里园内的一些景点鲜有人问津。而在2020年上半年,厦门A级景区免费开放,前往园博苑的车辆时常把高架桥堵成停车场,园内雕塑上总“挂”着熊孩子。撤去门票这道“拦卡”,园博苑势必再度迎来“报复性”观光。
尤其是在周末和节日小长假,岛内外市民会前来游览,外地来厦游客也可能蜂拥而至。届时,园区内的游乐点、休憩点人声鼎沸,相应的各种需求大增,必然带动无数的生意。表面上不收门票似乎损失了一部分收入,实则激发了另一些商机,反而将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