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
又是一年青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浓浓的哀思又萦绕在我们心头。电影《你好,李焕英》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让我们从银幕中窥见了母亲的“芳华岁月”。
那么,你知道母亲年轻时的故事吗?你有什么想说,却无法传达的话想告诉母亲吗?你和母亲之间有哪些难以忘怀的经历?清明前夕,海峡导报、台海网和海峡导报官微同时开设“‘李焕英’,你在那边还好吗?”栏目,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不同年代“李焕英”的故事。
电影《你好,李焕英》之所以引起轰动,是因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是共通的,儿女对母亲的感恩与依恋是共同的,而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缺憾也在很多人中引发广泛的共鸣。于是通过栏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李焕英。故事情节各个不同,但都记录着母亲的无私,感怀着母爱的深沉。
电影中,女儿穿越到母亲的年轻时代,拥有超能力,想方设法让母亲成功,让母亲快乐,甚至于,她力图为母亲撮合自己觉得理想的对象,即便知道这样的安排会让未来没有“自己”,为了母亲,她还是想要“牺牲”自己……她以自己的方式回馈母亲,与母亲共同度过快乐时光。这样的安排其实也戳中了万千儿女的内心。
然而,生活与艺术是两码事,放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除非梦里,否则,阴阳两隔的两个人永远不会有重逢、交集的一天,反哺之心再强烈再迫切,自己也不可能为母亲再做什么,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最大的缺憾。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反哺要趁早,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否则,等到人走了之后,真的只有空悲切了,届时,我们所能做的,只能如某位读者所说的那样——“好好活着,这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