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闵汝明)
□史奉楚
最近,多家航空公司“随心飞”套餐问题曝光,比如网友刀女士就表示,购买南航“快乐飞2.0”后已遇到14次航变。
去年以来,多家航空公司打出了“随心飞”机票业务新模式。花费三四千元购买“随心飞”“快乐飞”机票套餐服务,就能在一段时间里、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飞行。但最近,不少消费者对此纷纷吐槽。(4月6日红星新闻)
“随心飞”套餐原本算是双赢的业务,在航空业低迷时,该业务让航空公司迅速回流资金、减轻压力,并留住客户。而一些经常搭乘飞机的消费者购买该套餐后,可以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服务。但如今,“随心飞”变为“闹心飞”“套路飞”,则凸显出一些经营者糊弄消费者,漠视消费者权益的傲慢。
当然,套餐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实际上的低价。一些客户飞个三四次就回本了,接下来就是“赚的”。但对航空公司来说,用户飞得越多,公司“亏”得越多。然而,既然是促销活动,经营者就应该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走向有合理的预判,而且促销活动往往都有“赔钱”的风险,对此当然要有相关的准备。
那么,一旦等到真的赔钱了,或者客源充足了,就对购买“随心飞”的消费者采取过多限制措施,甚至动辄“取消”,这显然很不厚道。
纵观一些航空公司的“随心飞”套餐,均设置了各种限制条款。那么,在营销时,就应尽到充分的告知义务,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非营销时说得天花乱坠,等到消费者购买并使用时再来强调各种限制条件。甚至某些乘客预订的航班取消或者延误,也要算作消费者违约,可能被直接取消“随心飞”资格,这不仅是店大欺客,简直是耍流氓。
由是观之,“随心飞”变“闹心飞”,很大程度上是一些经营者在“套路”消费者,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做法。对此,航空公司还需拿出诚意,善始善终解决用户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也有必要督促相关的航空公司尽快改进,甚至有必要调查并惩处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