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来逸夫
近日,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厦门市鸟类保护级别也据此调整。其中,勺嘴鹬、黑嘴鸥、东方白鹳和黄胸鹀这4种鸟类直接跳过二级,成为一级保护动物,与“国宝”大熊猫同等级。
此外,厦门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新增9种,现已达10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新增31种,现已达74种。(2月28日《海峡导报》)
这十几二十年来,一些城市的鸟类越来越少,有的地方连原来最为常见的麻雀、春燕都难得一见。但厦门的鸟类似乎在逆势增加,各种各样的鸟儿集聚在这里,自由自在的觅食、繁衍和生活,连一些比较珍贵的“国宝级”鸟类也陆续出现。
都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美丽的鸟儿们喜欢厦门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年在厦门,野生动物和鸟类成了人们加倍呵护的“超级市民”,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人所共知的同时,相信鸟儿们也能感觉到。
在一些地方,某些人习惯于捕鸟、贩鸟、吃鸟,并且这样的做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与惩罚。但在厦门我们看到的是善良,是人们一次次地救助受伤的鸟类,保护遇难的鸟儿,容忍“发飙”的小鸟。比如媒体不止一次报道过,厦门一些地方的鸟儿误把人类当成敌人,不时“突然袭击”,甚至造成了一些伤害和惊吓,但善良的厦门人还是给予宽容,情愿戴上帽子为围上头巾来保护自己,也没进行“反击”。
城市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一些湖泊、湿地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应鸟类的生活、繁衍、嬉戏。功夫不负有心人,看来鸟儿们也不负厦门人的良苦用心,每到候鸟迁徙季节,这些地方几乎都成了鸟类欢乐的天堂,现在的厦门不仅一年四季鸟语花香,也成为国内外闻名的鸟类观赏地。
可以说,这座美丽的城市已经吹响了各种鸟儿包括珍稀鸟类的“集结号”。列入保护动物的鸟类剧增,在厦门其实是一种必然,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始,有这么好的市民,有这么好的环境基础,相信今后出现和落户的鸟类必将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从而让鸟语花香的厦门更加美丽,更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