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铎
□马涤明
“35岁现象”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至少在10年前,媒体上就已出现过“35岁成职场‘生死线’”的讨论。然而简单地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这是一种被放大的焦虑。
如果“35岁现象”真那么严重,失业问题早就让人难以承受了。而事实却是,35岁以上劳动者在很多领域仍是大部分。再换个角度,35岁以上正是家庭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他们失业者众多,幼儿园、中小学乃至大学里的孩子和学生,都是由谁供养?
媒体提到了35岁以上职工的一些优势,提醒企业要加以珍惜。其实这还真的有点多此一举,因为人力资源的选择上,恐怕没有人比资方更理性,这个似乎用不上提醒。企业用工与人力资源整合早就实现市场化的今天,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35岁也好,55岁也好,如果身上确有足够的红利,哪个老板会不重视?
当然,如果存在就业歧视以及其他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社会和相关部门都应进行监督。但目前来说,所谓“35岁现象”的焦虑是否被我们给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