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
为统筹就业、民生和城市管理工作,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创新服务管理,有序推进“摊规点”建设。目前全市设各类“摊规点”93处(含临时市场、便民服务点、早市、夜市),提供摊位4067个(含规范早餐工程车1758辆),提供就业岗位约7000个,为近4100户贫困家庭解决生计问题。(1月26日台海网)
好一个“摊规点”,看着报纸让人感受到了秩序,感受到了地摊经济的红火。
长期以来,地摊经济一直让人痛并快乐着。一方面,它繁荣了市场,方便了居民生活。但另一方面,它往往又是杂乱无序的代名词,有些地方存在占道经营、卫生邋遢等现象,让人感觉说爱不容易。去年,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让人感到野百合迎来了春天。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放任乱象。因此,规范、引导就成了管理的题内之义,也成为地摊经济的发展密码。而“摊规点”显然是管理抓住的七寸。
哪些地方适合摆地摊?地摊经营什么?什么时间段摆地摊?.......只有大摸底大调查才有精准规划。于是乎,一个个临时市场、便民服务点应运而生,早市、夜市各行其市,在管理的框架下经营,繁荣与秩序就不再打架,摊贩也少了忐忑,多了从容。虽然也“有进有退”,但毕竟是相对正规的“游击军”了,所以环境卫生方面、商品质量等方面也更有保障,以前流动摊点的许多老毛病得到了有效治理。
厦门是人气城市,遍地商机,青睐于摆摊的人不少,“摊规点”建设是治理流动摊点乱象的妙招,值得继续坚持与研究。管理有章程,市场就不会乱糟糟,而厦门的地摊经济也必然会红红火火,清清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