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近年来,脱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为了维护形象,有人购买防脱洗发水、生发液等产品,有人选择戴假发,有人选择植发。记者日前调查发现,“脱发经济”随着“脱发大军”的增多愈发火爆,但背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样不容忽视。(1月14日《工人日报》)
我国脱发人群超过2.5亿,脱发也因此号称“颜值第一大杀手”,爱美的人们自然会想方设法挽救形象。庞大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市场。就以“植发”而言,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由57亿元跃升到163亿元,2020年应已突破200亿元。
然而火爆背后,一些防脱洗发水、生发液等产品夸大宣传,高价卖给消费者;在植发方面从业人员水准参差不齐,专业植发人员严重不足。有媒体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做美容、护肤保健的机构都进来了,植发行业鱼龙混杂;有的机构甚至办起“三天速成班”,并非医生的“老师”带着同样没有医师资格的“学员”,直接在患者头上操刀“实践教学”;有机构宣称“移植毛囊永不脱落”,事实上有虚假夸大宣传之嫌;还有机构涉及“术后无效果”“强制消费、不予退款”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迅速成长的“脱发经济”呈现出某种“野蛮生长”的苗头。
因此“脱发经济”越是火爆,市场监管愈需加强,切不可让其在产业发育中脱离健康的轨道。一方面,要尽快明确相关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违规经营、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同时对脱发患者来说,不必为此过度焦虑,更不可“病急乱投医”,让自己成为行业乱象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