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铎
□陈敏 杨朝清
近日记者注意到,在多款备孕、育儿App里都有孕妇声称自己吃过“转胎药”。一位自称已有“两个女宝”的妈妈说,怀第三个孩子时,怕婆婆生气,硬着头皮喝了“转胎药”。有女性声称,因为想要男孩,所以在怀孕42天时吃下“转胎药”,可是最后生下的还是女孩。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转胎药”给孕妇和胎儿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种种伤害。(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生男生女原本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一些人却试图通过人为的干预来“人定胜天”。轻微失范的“吃面生儿子”也好,重度失范的“转胎神药”也罢,滑稽与荒诞的背后,隐伏着一些人的痛苦。
现在的问题是,听上去很神奇的“转胎神药”实质上是一种背离医学伦理的药物滥用。“转胎神药”不仅给母亲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也造成了一些孩子的“先天不足”。对“转胎神药”的功能夸大其词,却忽视其隐性的负功能,给一些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
生男生女作为一种概率事件,没有必要被“文化枷锁”牵着鼻子走。当人们把生男生女看得如此重要,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让一些人有机可乘。正如著名作家巴金所言:“有人看不见前门,有人找不到前门,他们只好另想办法找门路开后门,终于撞到骗子怀里,出了丑。”
实现生育观念的重塑与更新,提振对“生男生女都一样”的价值认同,打破“文化枷锁”,需要人们多一些科学精神,拥有更加健康、更加强大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骗子才无机可乘。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那种似是而非的“药物”造成的伤害越来越大。对药物的滥用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大打击的力度,尤其对这种具有明显的欺骗目的、直接伤害人体健康的药物,一定要做到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