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铎
在招聘平台上投递简历后,却屡遭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内容多为介绍“贷款”、“博彩游戏”、“兼职刷单”等信息。应聘者怀疑,个人信息通过招聘平台落到他人手中。
有非法倒卖简历的卖家称:当天一手简历可以卖3.5元,二手简历0.8元,遇上收得比较多的单子,一天能挣几千块。(12月7日《新京报》)
□舒圣祥
相比线下人才市场招聘,线上求职已成主流方式。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求职者往往会在多个平台注册,简历中的信息也会比较详细,包括姓名、电话、受教育背景、职业经历、薪酬意向等等。一旦发生泄露,对个人影响极大。
而简历倒卖之前早有曝光,令人费解的是,这个黑色产业链始终活跃。
无论个人简历通过哪种方式泄露,招聘平台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如果是内鬼,那是因为平台的内控有问题;如果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简历,那么平台不但要注意审核把关,同时平时要有所监管,发现异常现象及时跟踪、处理,有必要的时候要赶快报案;如果应聘者明明没投简历,企业却能批量下载简历,那更让人觉得平台直接把应聘者“卖”了——事实上,很少会有正规企业自己去平台批量下载简历招人。
作为应聘者,在招聘平台上填写个人简历信息,并将相关信息存储于平台,已经与平台建立了契约关系。因此,招聘平台必须承担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造成信息泄露则需承担责任。
而招聘平台之外,无论是售卖简历者、售卖企业账号者、提供简历提取技术者还是购买简历者,实施的均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对此,司法机关应该加大打击力度,而招聘平台在关闭问题账号之外,还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
总之,简历倒卖的黑色利益链条必须铲除,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和执法部门均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