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孝斌
让“打工人”变“尾款人”,从光棍节变双节棍,从定时秒杀到各路“玩法”……11月11日还没到,线上世界早已澎湃出抢购的盛况。据统计,11月1日抢购开场111分钟,天猫100个品牌成交额便超1个亿。可想而知,在线下消费受到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双十一”线上的购物狂欢必然会热得发烫。
于是,商家的推销广告汹涌而来。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广告本就无处不在。商家要想让自己的商品在客户眼中插队,首先就是广告要夺人眼球,甚至以强大冲击力穿透大众心灵。否则,偌大的消费蛋糕就难以切到自己想要的分量。因此不少商家在促销、优惠、打折上“烧脑”,在广告设计、口号编排上“出位”,为的就是要在营销功力上更胜一筹、拼抢客户上更快一步。
利益,能让人振奋、提劲,也可能使人疯狂。在各个节日的“黄金期”,总有少数无良商家为了发节日财,不惜玩起夸大其词、玩弄数字,甚至弄虚作假、欺诈钱财的把戏。还有的商家,为了业绩冲量打起噱头广告,给商品“浓妆艳抹”。殊不知,此类把戏充其量只能做“一锤子买卖”,严重的甚至名财两空。
在信息互通的当今,弄虚作假、欺诈顾客必会现出原形。几个差评、几次投诉,都可能让商家蒙受更大损失;而跨越法律边界,更会受到应有制裁。所以,归根结底一句话——拿诚信换利益,这笔“信用账”终会连本带利还上。
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法律边界是清晰的。东西好不好,价格实不实,广告真不真,终究逃不过网民心中那杆秤。“挖坑”广告,做得再妙,还不如不做;噱头广告,修饰得再漂亮,还不如诚意宣传。
诚信,不仅是做人的安身之本,也是营商的立命之本。再好的商品,没有诚信开道必然会损失腹地;再大的企业,没有诚信护航必然动辄触礁。或许诚信的广告看起来平凡,但营商还是要有“德”有“法”有“矩”,要算大帐、算长远账。守住诚信招牌,就会让客户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乃至带来更多的忠实粉丝。
双十一,什么广告最好?或许答案很朴素很简单,但如果能真正把诚信这广告做出感情、做出定力、做出特点,相信很多企业、品牌都会以信得信、因信而荣,从市场切得一份意想不到的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