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陶小莫
□马涤明 于敏
铛、铛、铛……在维修车间,一名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汽车的水箱框架砸坏才停下。“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维修技师说。
9月下旬,记者应聘进入北京两家知名汽车品牌4S店卧底暗访,发现了诸多惊人乱象。(10月19日《新京报》)
都知道4S店的维修保养价格高,却不知一些店还有这种“欺诈暴利”。
有专家认为车辆维修的专业性较强,为某些4S店的欺诈创造了条件。但从新闻来看,一些祸害人的“暗箱操作”倒未必有多少专业性。比如一瓶清洗剂99元,但技师说倒掉就给倒掉了,然后再“回收”牟利,这跟“专业性”毫无关系,说盗窃倒是更接近一些。
这些坑人坑车的行为,因为信息不对称、操作不透明,导致了维权取证困难,这才是一些4S店胆大妄为的原因所在。
而防止黑箱操作,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就是阳光透明。在这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学习对餐馆“明厨亮灶”的管理方法。如果说以前有困难的话,现在则简单多了,几个摄像头,无死角监控一下,很多问题都解决了。相关人员不但可以通过监控视频观摩维修保养过程,也可以事后调阅视频获取证据,这必将有效制约“暗箱操作”的问题。
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祭出罚则,相信乱象必将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