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评论频道 >> 民生观察  >> 正文

可以“慢就业”切莫“不就业”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苑广阔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漫画:王铎

  □苑广阔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不少毕业生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采取慢就业的方式,对就业持观望态度。(9月22日新华网)

  所谓“慢就业”,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也不是中国特有。从积极角度来看,“慢就业”可以让年轻人有一个缓冲期、过渡期,年轻人可以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然后做出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当然也可以针对自己在某些知识、技能方面的欠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补课和充电。

  但问题在于,很多年轻人“慢就业”往往是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有的是对职业期望太高、要求太多,或者干脆是对进入社会产生畏惧感,于是一拖再拖,然后才拖成了“慢就业”。

  还有一些毕业生在找工作遭遇挫败后,往往以考研、考公务员等来逃避就业压力,但是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备考,最终工作没找到,研究生或公务员也没考上,而随着下一届大学生毕业,就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要非常清楚地告诉自己,可以“慢就业”,不能“不就业”,一定要避免一再拖延就业,最终拖成了“啃老族”。

  大多数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不会成为终身职业,所以我们总是在尝试,总是在试错,然后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值得自己投身其中,努力一生的职业。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年轻就是资本,与其一味地延迟就业,不如积极面对压力和挑战,先就业,再择业,掌握人生职业选择的主动权。

相关新闻
95后这么找工作:“慢就业”心态看中企业文化

台海网3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 文/图)昨日,厦门软件园举办2018年春季专场人才招聘会暨党员人才招聘会,现场吸引了不少95后的应届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在择业跟他们的前辈——80后、90后有更明显的区别,“慢就业”的心态进一步凸显。   招聘会共吸引了175家企业到会揽才...

校园招聘出现新现象 “95后”青睐慢就业找工作不着急

台海网11月1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1月份又迎来了“校园招聘季”,对于不少毕业生而言,这也是他们踏入职场的第一块敲门砖。记者从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的校园招聘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一些新现象。企业方面,热情比往年高涨不少,面试形式多样;毕业生方面,“95后”更多人选择慢就业,参加校园招聘会的热情不高,36.1%的毕业生只参加了1-2场,21.9%的毕业...

“慢就业”,不是你逃避平庸的选项

作者:晁水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就业形势整体向好。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65万人,占比就业市场的58.3%。近期一项调查显示,这些踏出校门的“95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慢就业”或者“创业”的比例呈上升...

慢就业还是啃老族 大学生就业“待定族”引争议

台海网10月25日讯 近日,央媒一则关于“慢就业”的时评,引发了各界舆论对于大学生“待定族”的关注。   该时评认为,“慢就业”即“错峰就业”,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积蓄力量,或四处走走,或考研深造提升就业含金量,应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是成熟、理性的表现。不过,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