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归
日前,在白鹭洲公园生态停车场内市民陈女士在手机微信小程序“智慧校园熙信通”上收到一条通知:您好,您的孩子已到达厦门外国语学校前门外。陈女士马上把车开出,不到5分钟就在厦外初中部校门口接到儿子。而“通知”陈女士的,正是她儿子佩戴的智能手环。(9月22日台海网)
如此迅速接到孩子,让人眼前一亮!
同一个世界,同样的校门口,放学时段都差不多,那就是“堵”!学生出门集中,家长接送集中,再加上本身就高峰期,接孩子真的不轻松。有时家长到门口,孩子还没到,周边都是要赶路的车辆,真是走也不是,停也不是,没办法,家长往往兜圈等待,于是交通堵上加堵。
厦门外国语学校门口的交通能够有序、顺畅,家长接孩子比较从容,这真是不多见的。之所以不一样,“智能化微循环”功不可没。校门附近有家长的接送“蓄车区”,孩子出门手环报信,信息对称,便于家长“精准”接娃,即停即走,家长不用兜圈,校门口没有滞留车辆,自然有条不紊。
事实证明,只要管理多走心,部门之间多沟通,多对接,很多看上去让人头大的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方案,校门口的“肠梗阻”也不是一道无解方程。校门口的这一病灶是共通的,所以对眼前这么个方子,希望别处的学校和管理部门能琢磨一下,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