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夔
昨天,厦门一中在思明校区初中部、思明校区高中部、海沧校区专门设了三个适用型“妈妈小屋”,以便女教工们就近使用。 (4月16日《海峡导报》)
为关爱女教工,特别是为照顾哺乳的妈妈们,学校专门设置这种温暖又温馨的“妈妈小屋”,这让人真心感受到充满母爱的“心疼”。对妈妈们来说这是关爱,是尊重,同时还带着“妈妈”的味道,带着“娘家”的温暖。
不管第一胎还是生育“二宝”,对妈妈们来说有为人母的幸福,更有既工作又要喂养孩子的艰辛。如果只把这种事情视为女教工“家务事”,让女教工“随意的喂养”,难免会影响形象,使她们少了些应有的庄重和矜持。因此学校设置“妈妈小屋”,还布置了婴儿尿布台,还有沙发、茶几,并挂起保护哺乳私密性的遮挡帘子,甚至还有用于储存母乳的小冰箱。
这样一来,学校为这些青年妈妈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女教工们当然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由此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环。
现在“二孩“政策已全面开花,教师队伍又是女性相对扎堆的地方。因此,设置这样的“妈妈小屋”应是大势所趋。说到关爱女员工,一些地方和单位总是从宏观上考虑,把一些务虚的空洞口号喊得震天响,却让人看不见摸不着。而像这样把“妈妈小屋”建设起来,正是对哺乳期的女员工们最贴心的关怀和照顾,是最务实也是最人性化的体贴和帮助。“妈妈小屋”也许不需多大,设置也不需豪华,但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一些女员工比较多的单位或者企业,应该都要有这个心思,这个情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设置得好一些;条件尚有限的,先提供一些基本的空间与设施,同样能帮员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常说单位和企业是员工的娘家,这娘家是否把女儿疼在心里,不是只从口号里读出来,而是从很多这样的细节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