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子 于敏
4月13日下午市民罗先生在厦门筼筜湖湖明桥附近发现一只大乌龟浮在岸边水面,看上去很是异常,就将它捞上了岸。
林业部门上门查看,发现它竟是一只不能生存在海里的鳄鱼龟。据了解,鳄鱼龟被放生在筼筜湖和白城等海域,已不是第一次。比如去年2月26日,相关部门在厦门海域共发现5只疑似被放生的海龟遇险,其中2只已死亡。(4月15日《海峡导报》)
林业部门的发现让人吓了一跳,原来这只龟在海里是活不了的。那问题就来了,明明无法生存,为啥陆陆续续有那么多鳄鱼龟跑到海里自寻死路?
据介绍,这些鳄鱼龟可能是被放生的。一些盲目的放生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地地道道的“杀生”,如果盲目放生外来物种,还会影响当地的一些生态平衡。
这几年,随着慈善与爱心的兴起,“放生”已成一道独特风景。这有助于爱护环境,尊重生命,可是有的人对一些动物的习性不太了解,任意放生,甚至盲目放生,最终是好心办了坏事。
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只有尊重它们的特点,才能给它们放出一条生路。否则就像市民发现的这只大乌龟,明明它在淡水里才能够生存,现在有人“好心”地将其放到海里,那不是要它的命吗?
如果真有放生的善心,就应该要适当地付出一些时间精力,了解放生对象的基本习性,了解放生环境。现在不是有个句式,说不愿意怎么样的怎么样,就是耍流氓吗?我们当然要肯定放生的初衷,不能说那些不认真的放生是耍流氓,但放生不谨慎,确实很容易就会变成对生命的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