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双 王军荣
一名职工的提案,为企业节约成本57.8万元/年;一名工会委员的提案,让609人次参与在线学习提升技能;一个部门的集体提案,解决80%的午餐费用,员工有了归属感……
昨日导报记者从厦门市总工会了解到,在刚出炉的省年度企业职代会优秀提案获奖名单上,厦门有21件提案榜上有名。 (4月9日《海峡导报》)
一个小小的提案,竟然能够为企业每年节约57.8万元,看似出乎意料,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因为职工最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多看在眼中,通过实践也能够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能够吸纳职工的意见,将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
我们经常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从宏大的国家叙事,到稍小一些的城市施政,再到更小一些的企业运行,这句话都适用。无论从哪个层次来说,群众的意见和管理者的施政都决不是零和游戏,而有着更多的利益交集,有着更多的共生共赢。
尤其是时代在发展,新情况层出不穷,甚至猝不及防。管理者再聪慧,再细致,总不如直接接触生产生活的大量群众知道得多,知道得广,知道得深入。所以如何对待一线工作者的意见,也就日益成为各种管理团队的成败关键。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并不看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有的人动辄将之看作零和游戏,从内心深处有着或多或少的敷衍甚至抵触心理。虽然有的企业也有“职工意见箱”之类的,但没有从心底尊重职工,没有从内心深处喜爱、期待职工提出各种意见。而偶尔提出意见的热情职工如果觉得提出的意见得不到重视,积极性也就会消解了,也就咕哝一句“我懂了”,从此不会再提。而其他员工更会因此而把沉默保持到底。
可以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吸纳职工意见是企业兴旺的重要基石。但这块基石不是自然存在的,它更像是一座价值无限的“富矿”,关键在于管理者采取怎样的态度,又如何从中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