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评论频道 >> 民生观察  >> 正文

防骗要治根 信息漏洞不可不堵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温国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温国鹏

  骗子以注销校园贷信息为由,骗取了大学毕业不久的吴小姐的信任后,还让她到各大网贷平台去借了个遍,又将她借到手的1.7万元骗走。

  昨日,导报记者从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近期冒充贷款平台客服诈骗案件频发,上周就发生了27起,27人被骗。(4月10日《海峡导报》)

  骗子又有新招数了,不得不说,为了把坑人进行到底,骗子们“业务创新”的能力是没得说。

  民警分析出了此类骗局的“三板斧”,其中,骗子能够得手的第一步就是“能准确说出受害者信息——获取受害者信任”。的确,面对一个把你的贷款信息摸得门儿清的人,别说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就算是久经骗局考验、警觉性颇高的市民也很容易放松警惕。那么问题就来了,受害者的信息又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公民个人贷款信息虽然不是什么大秘密,但也不是贴在马路边电线杆子上谁都能看到的小广告。骗子不是神仙,不可能掐指一算就把受骗者的信息算得一清二楚。那他们是利用了相关网贷平台的管理盲点,还是内外勾结甚至是有人出售信息牟利?前者固然令人担忧,后者就直接是令人胆战心惊了。

  仅仅是上周就发生了27起,有27人被骗,可见形势的严峻。如果不进行认真管理,骗子还会继续兴风作浪,受害者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多,这是毋庸置疑的。毫无疑问,除了警方要加大打击力度、个人要提高警惕之外,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堵住信息泄露的漏洞,别给骗子行骗提供便利。

  防骗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知道有漏洞,就不能听之任之。管理部门要表现出更大的警觉,尽量顺藤摸瓜,看看信息究竟是怎么泄露出去的,背后有没有更可怕的黑色利益链条。

相关新闻
欠下十几万网贷无力偿还,一男子准备在厦门五缘湾轻生

台海网4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实习生 丁莉)一名男子因网贷10多万元无力偿还,留下轻生信息后欲寻短见。救援队和众多社会爱心人士连夜搜救,终于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   4月6日晚上10时11分许,一男子丁某(化名)发了一条朋友圈,引发亲朋好友一片恐慌:“心已絮乱...

“校园贷平台”给大学生挖坑 厦门7天27人被骗!

台海网4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文 陶小莫/漫画)如果你在校期间恰好有网贷记录,又有网贷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你:“国家整治贷款行业,不能放款给在校学生!必须注销账号,否则对日后征信有影响!”你会信吗?   大学毕业不久的吴小姐就落入了这样的骗局。...

反诈骗 服从领导不等于“盲从 ”

□老夔   坊间有一种说法:再聪明的小伙子一谈恋爱就变成了傻子。套用这句话,有一种下属本来很聪明,但一听有领导找他,立马就变傻了。   在这一场骗局中,如果说骗子太狡猾,不如说小王“太傻太天真”。小王在事后回忆,电话那头的“领导”都叫不上自己的名字,还把自己的姓弄错过了,按说这么大的破绽应该多留一个心眼,但小王还是中招。   不是骗子喜欢冒充...

“领导”再急 转账也要先核实

□依鸣 李甘林   “领导”在几番操作后,在电话里对厦门一建筑工地的小王说,要给两老板“包红包”,“这事比较急,现在就要。你马上先转账给我1万”。   小王并未怀疑,毕竟他经常负责资金,可他手上没那么多钱。“领导”急了,“你身上有多少,先给我,我再想办法”。小王一听,立即用无卡无折存款转了1500元。(4月8日《海峡导报》)   小王的被骗有个细节值...

厦门一职场新人想注销校园贷账户反被骗1.7万

■骗子冒充校园贷平台,给大学生和职场新人挖坑。   台海网4月9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吴小姐上大学期间申请了校园贷,毕业后还被骗子惦记着。骗子以注销校园贷信息为由,骗取她的信任后,还让她到各大网贷平台去借了个遍,将她借到手的1.7万元又收入自己的囊中骗走。今天上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