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鹏
厦门市民王小姐反映,仙岳路太薇花园公交站后方的一处护栏紧挨着公交站牌,留给行人通行的空间太窄。导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经过护栏这么一阻隔,这段人行道只剩半米宽,两个人相遇,往往要“让行”。 (2月27日《海峡导报》)
因为护栏的存在,人行道变成了一人行道,本就人来人往的繁华路段更易“拥堵”,市民不抱怨才怪。这护栏当然不是从天而降,设立时肯定有其考虑。但无论当时如何,至少现在不用什么精密仪器测量,也不用多少人力物力,只需自己亲自走一走就能感觉到不对劲,可为什么护栏还站在哪里?如果不是市民忍无可忍投诉,这其中的不便是否能引起足够关注?
不论是曾经的公交站座椅过矮还是现在的护栏挡道,关于公共设施的吐槽抱怨时有耳闻,虽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带给市民的却不是小麻烦。民生服务和市民需求的无缝对接是相关部门的责任,而一次次吐槽折射的,是这样的责任需我们的相关部门更好地承担起来。
2月26日,厦门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新任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表示,将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竭尽所能当好厦门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实践者。这是新书记对厦门、对市民的承诺,同样也应是其他公务人员对工作应有的态度。不只在事关厦门发展大局这样的大事上,日常的民生琐事也应如此。只要责任在肩,就应有“朝受命、夕饮冰”的自我加压,只要不能让市民满意,就应有“昼无为、夜难寐”的自责。
当然,城市杂务千头万绪,不可能事事完美,不可能事无巨细毫无差错,对此市民也能理解。但一些明显的问题应该减到最少,这是善意的提醒,也是市民的希望。在殷殷期待前,愿相关的职能部门也有“朝受命、夕饮冰”的服务精神,把城市的民生服务做得好一些,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