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个战略构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始发于奥巴马的“再平衡”战略。但建制派认定“再平衡”是失败的。其根本原因,是中美之间的互相依赖使美国制定任何制华政策都会引发内部利益集团的剧烈斗争而难以见效。但是,随着中美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美国想要遏制中国的冲动也日益强烈。建制派中右翼的共和党和左翼的民主党都一致认为,“逆转”中国崛起已时不我待。为此,必须釜底抽薪,打掉中美之间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和中国“脱钩”。
但与中国“脱钩”必将导致美国政治与经济利益结构的重建,重建过程中强大的反对力量,首先要破局。不破不立,只有打破现存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才能开始重建。特朗普上台不到一年,已经取得了数项重大的政策突破:退出巴黎合约和伊核,大幅度增加军费,减税、限制外来移民、大幅度消减外交经费等等。这些“破局”之举,如果没有右倾保守力量支持和推动,是难以想象的。而特朗普的这些“破局”举措,也使能源产业、军工集团、华尔街、福音派等右翼利益团体大获其利。美国“右进左退”的战略大调整已然开始——“里根模式”悄然再现。
其次,通过与“强敌”的对抗的来迫使相关利益集团妥协让步。建制派的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坐实中国是“集权体制下的非市场经济”,在中国与西方经济之间划出一条意识形态的分界线;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双边谈判,重写游戏规则,借此打破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最大优势——全面完整的产业链,与中国“脱钩”;通过贸易战在美国民众中树立中国是“敌人”的形象——这就是《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中用“经济侵略”来界定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用心所在。特朗普在对华贸易战中表现出来的不守信用出尔反尔,其实是他和建制派不断磨合妥协的产物。
特朗普正是在“破局”和“树敌”这两个关键点上发挥了作用,因而撞对了建制派的战略方向。老道的基辛格指出:特朗普的胡打乱撞或将在“无意间结束一个时代”。
美国对华采取强硬的对抗姿态,目的不仅是为了阻碍中国发展,更是为了通过与华为“敌”,推动美国内部必要的结构整合。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跟着美国的步调“硬碰硬反击”,就很可能按照美国的战略轨道进入全面对抗的“中美新冷战”,成为美国战略转型期间内部矛盾的调和器和推动美国内部整合的助推器。
从长远看,由美国挑起的中美对抗,其实是双方整合内部、重新焕发的赛跑。要赢得这场赛跑,中国需要更聪明一些,保持定力和理性,不仅专注对方的脚步,更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借此不断壮大自己,使自己的脚步更加有力持久。(作者是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学术院长,学院教授)